顯示具有 古早古早的音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古早古早的音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威尼斯狂歡節


一切要從郭小美妹的發現說起。(郭美妹是我妹的雙胞胎女兒之一)


那天在車上,他聽到了一首蕭邦的鋼琴曲(現在我車上的MP3就只放了一套蕭邦大全集,不管怎麼聽都是蕭邦,哈,不用煩惱是誰的音樂)。平常有點聒噪的郭美妹,好奇的聽了一段之後,說這個旋律好像他彈過某首曲子。他一邊聽,一邊嘟囔,一邊哼著熟悉的旋律。我告訴他,這首曲子是蕭邦寫來懷念帕格里尼,一位小提琴拉的出神入化,琴聲風迷全歐洲的音樂家。郭美妹哼的這個旋律叫做威尼斯狂歡節主題,帕格里尼用這個旋律作過許多表演,很多音樂家聽過他的表演之後,深受感動,又用這個旋律創作了很多變奏曲,也就是利用同一個主旋律,稍微改變某些地方,讓音樂變得好像有些地方一樣,又好像有些地方不一樣,很有趣味。而這首曲子,就是蕭邦回憶起他十九歲時,在波蘭華沙聽到帕格里尼的表演,受到啟發所作的。蕭邦的這首曲子一般稱為:

Souvenir de Paganini






(說到這裡,這類的主題變奏曲不就是音樂界的同人作品囉?音樂家們對自己很喜歡的朋友作品,自行腦補二次創作)


隔天,我上網找youtube,拜請相關的影片。發現了底下這段影片。這段帕格里尼威尼斯狂歡節主題與變奏,聽音樂搭配著看樂譜,每段變奏一目了然,邊看邊聽讓我驚訝的下巴快掉下來,然後也笑的合不隴嘴。這音樂實在太強了,難怪帕先生的魔琴會征服歐洲大陸的人民,讓許多音樂家朋友聽過之後無法忘懷。





接著繼續搜尋,紀錄一下找到的資料,將來有用。有趣。

http://en.chopin.nifc.pl/chopin/genre/detail/id/16

The year 1826 brought Variations in D major on the theme of an Irish song by Moore, convergent with the melody to the Neapolitan song "La Ricciolella". This striking work was preserved incomplete, and was reconstructed by Jan Ekier (pub. 1965). We also know that at a similar time (1827) Chopin wrote another composition for four hands: Variations in F major, dedicated to his friend Tytus Woyciechowski (lost; only the incipit has survived).
An untitled work, usually referred to as Souvenir de Paganini, consists of variations in the key of A major (Variants, composed 1829), again to the theme of "La Ricciolella". This time, however, it is a compositional echo of the performances in Warsaw, in 1829, of the famous Paganini, applauded by the then nineteen-year-old Chopin. The concept of this work is unusual: four ornamental variations are accompanied by a relentlessly invariant and extremely simple left-hand part. Chopin would return to this idea, here set out so modestly, years later, creating that brilliant example of variations the Berceuse, Op. 57. Also dating from the Warsaw period are Variations in E major on a theme from Rossini's La Cenerentola for flute and piano, attributed to Chopin (although this is not documented).

從上面這段資料,我才發現原來帕格里尼也是「借用」了義大利拿波里民謠(那不勒斯)歌曲  "La Ricciolella" 的旋律,來加以變奏、遊戲、炫技,譜寫出天才神人強者我朋友形式的天籟。

一樣是你水管的影片,義大利歌曲聽來也很舒服,味道就跟琴魔的天才小提琴炫技感覺完全不同。





然後這是豎笛版本的威尼斯狂歡節,這個人的舌頭可能有兩條,手指頭可能是12根。





2011年5月21日 星期六

PANASONIC CQ-DP383WT2 汽車CD/MP3音響

PANASONIC CQ-DP383WT2

可能的腳位:(參考這個網頁






1-TEL MUTE (?)
5-Speaker LR-
9-Dash Light Dimmer Wire (?)
13-Speaker LF-
2-Speaker RR+
6-GND
10-Speaker RF+
14-Power Antenna Turn On
3-Speaker RR-
7-+12 VOLT IGNITION WIRE
11-Speaker RF-
15-+12 VOLT BATTERY WIRE
4-Speaker LR+
8-+12 VOLT BATTERY WIRE
12-Speaker LF+
16-GND

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

堅若磐石的逸品喇叭



這組喇叭的最大特點,是採用號稱台灣小功率全音域真空管音響教父,南霸天黃國琳老師傅多年前精心研發,目前因為絕版而身價節節高昇,限量生產逸品單體、傳說中的SP20八吋全音域喇叭。

另外
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箱體採用最近以一款eee pc造成風潮,可謂台灣之光的華碩電腦,所生產的原廠特殊材料紙箱,加上內部特殊精巧構造,讓這款喇叭裡外皆美!!


這就是我花了一個晚上的作品,結合逸品單體與特殊材料、南霸天黃國琳老師傅的心血與台灣之光華碩電腦的堅持,相輔相成天衣無縫,全世界獨一無二、史上無雙、華碩品質、堅若磐石、夢幻喇叭~~~~

這個喇叭可是專為目前能源越來越短缺,成本越來越高的地球村,所開發的新一代環保產品!!! 由於採用具有92db高效率的「傳說中的SP20八吋全音域單體」,這對喇叭只需要少少的1瓦功率,就可以發出92db的聲量,足以應付絕大多數人日常生活所需的音樂音量!!輕巧簡便,家庭主婦也可以一手拎著一個喇叭走,不論是搬家、打掃、夫妻吵架、小偷闖空門,都很方便攜帶!!

有人問:「這是你的新產品嗎?幾時上市啊?」

新產品?要跟我買我還不賣呢,「傳說中的SP20八吋全音域單體」全世界大約只有300-500對,我們家也才只有5對。華碩品質、堅若磐石的原廠特殊材料紙箱,雖然說相對之下比較容易入手,但是沒有人能保證接下來華碩還會繼續生產如此大小剛好的箱體。而且近年來華碩的品質也越來越不再堅若磐石,反而有人說變成華碩品質 以卵擊石......

所以啦,生吃都不夠還拿來曬乾?